Friday, April 21, 2006

the persistence of faith

Jonathan Sacks, The Persistence of Faith: Religion, Morality & Society in a Secular Age, London: Continuum, 2005. (HKD144)

Sacks 是英國一位重要拉比 (Chief Rabbi),受邀在 1999 年 BBC 的 Reith Lectures 中縱論俗世的宗教、道德和社會諸問題,其後於 1991 年把這系列的廣播內容整輯成書。
他在書中指出當時知識界一個流行想法的不確。 這想法是:「現代性」(modernity) 與「世俗化」(secularisation) 是一對雙生兒。既然現代性是時代的事實,則世俗化自是必然;若世俗化是必然,則宗教必然衰微。
Sacks 認為這想法之所以不確是基於他觀察到的各個「事實」:(1) 普遍美國人對道德仍有所執著(起碼在表面的取態上如是)(4 月 24 日號的 Newsweek 形容胡錦濤訪美其中一個具象是中國的 cold pragmatism 與美國的 moralizing foreign policy 兩者無法避免的衝突);(2) 在伊朗出現的伊斯蘭革命;(3) 以色列宗教派別的影響力;(4) 天主教在歐洲和非洲復興;其他 ......。
他認為這些事實皆與上述流行想法相悖,因此證立宗教在今天不但沒有衰微,反而是「久休復出」;既具強大力量 (powerful),也具威嚇性和威脅性 (menacing and threatening)。
作為一位拉比和知識分子,Sacks 對這種具威嚇性和威脅性的宗教處境有甚麼看法? 他提出是怎樣的一些良策?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