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ne 14, 2006

places

昨晚與 so 吃飯後拍下這照片。

最左面的建築物以前叫牛奶公司,或稱牛奶房,小學放學後會橫過馬路入內買雪條。裡面是空蕩蕩的一個大空間雪房,陣陣寒氣。現在是藝穗會和外國記者協會。

中間偏左四層高的建築物以前是兒童安置所,初小時會站在它的正門等母親接放學。在等待時偶爾望過對面,見到的是一條寬闊斜路,斜路的左方是一堵高高石牆,斜路向右下彎也不知彎向甚麼地方,對我來說極為神秘,卻恪守父母教誨沒有私下探個究竟。其實那個神秘地帶就是現在的蘭桂芳。

中間偏右燈火通明的白色建築物以前是聖公會基恩小學,頂層和天台是聖公會幼稚園,兩者都是我的母校。在五十年代崇基初創時曾借用這幢校舍,崇基也是我的母校,不過是很多年後在馬料水的事了。這建築物現在成為聖公會明華神學院的校舍。

最右面漆黑一片的建築物是聖公會聖保羅堂。我自小一開始每周一次的學校周會崇拜即在這教堂舉行,小六的暑假參加主日學詩班,中三洗禮,中四堅信禮。今天坐在閣樓參加主日崇拜,在默禱時望著天花巨大的鐵橫樑,總會想起小學的日子和老師。

為甚麼人總會對他曾生活過的地方產生感情?

按 Anthony M. Orum 和 Xiangming Chen 合著 The World of Cities: Places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的分析,是與「地點」(places) 這概念有關,詳情稍後說明。


No comments: